1.2022年房地产政策优化超千次 明年有进一步放松空间

2.厦门契税2023标准

厦门二手房交易税费一览表2023_2020厦门二手房交易税费表

厦门落户最新政策2023:

各区人民,市直各委、办、局扰核,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促进人口集聚、吸引人才落户、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现就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户口迁移政策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优化部分落户政策

(一)吸引先进模范人物和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落户。党中央、院、中央功勋荣誉获得者、国家级表彰奖励获得者、省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闽工作入选的

国家人才(科技)、省级人才的人才,经认定的省级高层次人才(特级和A类、B类、C类),以及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在本市就业或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可落户本市,配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二)获区委、区授予区级“劳动模范”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可将户口迁入相应区,配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经市人社部门确认后可落户本市,配偶、未成年子女茄粗可随迁:

1.已在本市就业的全日制高校应届毕业生;

2.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往届毕业生;

3.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距离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上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生;

4.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的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毕业生。

(四)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骨干人才和产业技术人才配偶、未成年子女随迁落户提供便利。经组织、人社、教育等职能部门录用、招调的各类人才,或经工信、科技、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引进的各类人才,配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五)优化投靠落户。夫妻投靠的,取消被投靠人来厦落户年限要求,只需夫妻结婚登记时间满1年,夫妻复婚的以复婚登记时间作为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时限的起算点;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的,取消被投靠人结婚和来厦落户年限要求,继子女不能单独投靠具有法定抚养责任的继父或继母;父(母)投靠成年子女的,取消被投靠子女来厦落户年限要求。

二、促进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和翔安区就业落户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经市人社部门确认后可落户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配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1.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距离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上的非全日制本科学历毕业生(国家学信网可查询);

2.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距离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上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学历毕业生;

3.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2015年6月以后毕业的技工院校毕业生;

4.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人员,持有效居住证,且在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拥有自建住房、集资住房、就业单位名下住房或投靠直系亲属名下的住房;

5.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人员,在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拥有不动产权属证书(房屋用途缓纳掘为住宅,所有权份额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1%)的房产。

(二)吸引企业骨干员工落户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骨干员工,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满3年并在该企业连续缴纳社会保险3年以上(不含补缴),续签劳动合同3年以上的,可落户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配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2.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人民认定符合区位发展需要的企业骨干员工,以及火炬管委会认定的其在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下属企业骨干员工,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满3年并在该企业连续缴纳社会保险3年以上(不含补缴),续签劳动合同3年以上的,可落户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配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三、其他规定

(一)市人社局负责制定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落户实施细则,按办理人才引进、迁入人员社保审核工作;市统计局负责提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单,市工信局负责制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骨干员工落户申请

操作指引;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和火炬管委会负责制定所属企业骨干员工落户实施细则并发布企业名单;市教育局负责制定新落户适龄儿童就学统筹办法;市公安局负责办理外来人员落户随迁、投靠落户等审核迁户手续。

(二)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供的入户申请材料的真实、合法、有效性负责,且无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以及其他违法犯罪的记录。在落户办理过程中,经有关部门查实,存在弄虚作行为的,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三)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是指依法办理本市就业登记且在厦就业单位连续参加本市社会养老保险满3个月。

(四)在本市拥有合法稳定住所,是指在本市依法拥有自有商品房(含安置房、二手房、限价商品住房)、保障性租赁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商品房、共有产权住房、经济适用住房、自建住房、集资住房、房管部门直管公房、就业单位名下住房、投靠直系亲属名下的住房。

本通知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本通知规定内容与此前本市相关户籍政策不一致的,

2022年房地产政策优化超千次 明年有进一步放松空间

2022年无疑是近年来房地产政策调控优化大年,密集且力度愈渐加大,政策空间从三四线城市覆盖到一二线城市。

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2022年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中央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不变,年内多次释放积极信号优化调控政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政策工具箱,并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调整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已有超300省市(县)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超千次,政策调控力度和频次达到近年来峰值,房地产政策已进入实质放松阶段。从政策优化节奏来看,4月以来政策进入实质性宽松期,政策节奏加快和力度明显加大,且城市不断向热点二线城市扩围;下半年开始各地因城施策频率稍缓,9月政策优化节奏有所加快,热点城市加大优化力度。四季度,各线城市政策继续优化的空间有限,政策调控频次有所放缓。

多地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点

各地政策主要涉及优化限购限贷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额度、发放购房补贴、降低限售年限、降低交易税费等方面,多地房贷利率已降至历史低点。二手房交易流程亦在不断简化,如深圳、南京等地推进“带押过户”模式、北京试行存量房交易“连环单”业务,有利于打通交易链条,降低置换成本。

进入年底,一些核心二线城市仍在持续加码放松政策。自2022年12月5日起,厦门岛外限购政策调整为在厦门市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非本市户籍无住房家庭和个人可在岛外限购1套住房,岛内限购政策不变。

佛山和东莞则全面解除限购。佛山发文指出,从12月10日起,在禅城区祖庙街道、南海区桂城街道、顺德区大良街道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须自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满3年方可上市交易,上述区域暂停实施住房限购政策,也标志着佛山全面取消限购政策。东莞发布“23号文件”指出,自12月26日起,东莞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停实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自此,东莞全面放开限购政策。

需求端政策方面,自三季度以来信贷支持力度持续不断加大,“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始终是政策核心。此前9月底,央行、银保监会已发文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城市可以下调或取消首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央行也已下调首套公积金利率15个基点,均为各地优化信贷政策释放了空间。

中指研究院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已有超20城降低或取消首套商贷利率下限,且均降至4%以下,其中二线城市武汉、天津、温州等城市基本降至3.8%-3.9%水平。本次政策再次强调要因城施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有望加快落地降低房贷利率节奏,已经下调商贷利率的城市不排除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继续调整优化。

政策宽松力度或进一步加大

2022年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未得到明显改善,中央在强调房地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下,调控已向宽松转变。上半年,全国两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明确房地产调控思路,强调因城施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定调,明确从因城施策、保交楼两个方面力促行业预期修复。8月底,国常会罕见地接连释放房地产积极信号,体现了中央对房地产的态度,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而11月份以来,多项房地产重磅政策利好陆续落地,尤其是“金融 16 条”出台后,房企融资支持节奏明显加快,政策“托底”信号明确。结合此前支持房企融资的“第二支箭”,政策整体呈现出落地快、范围广、规模大的特点。尤其是11月28日证监会发布“第三支箭”,在房地产股权融资方面进行了调整优化,此后已有超30家发起股权融资,其中既有规模房企、也有出险企业,包括民企和国央企。

中指研究院认为,2022年因城施策频次创历史新高,未来核心一二线城市政策空间有望释放今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给予各地较高的调控自由度,地方结合当地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政策节奏,力促市场预期稳定。

总体来看,“房住不炒”基本定位不变,监管部门持续优化供需两端政策,需求端支持政策不断发力,居民购房成本进一步降低,促进刚需及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供给端为房企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信贷、发债、股权“三支箭”的融资支持模式持续推进,预售资金监管相关政策继续改善。

1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其中包括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对于2023年房地产政策走势,中指研究院预计,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不变,供需两端政策均有继续优化空间,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核心一二线城市特别是核心二线城市,政策优化空间较大,如限购、“认房又认贷”等方面继续调整;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房企融资链条有望进一步畅通,企业资金面有望得到改善;“保交楼”仍然是侧重点,专项借款及配套资金加快落地,有望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共同促进购房者预期好转。

厦门契税2023标准

2022年无疑是近年来房地产政策调控优化大年,密集且力度愈渐加大,政策空间从三四线城市覆盖到一二线城市。

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2022年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中央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不变,年内多次释放积极信号优化调控政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政策工具箱,并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调整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已有超300省市(县)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超千次,政策调控力度和频次达到近年来峰值,房地产政策已进入实质放松阶段。从政策优化节奏来看,4月以来政策进入实质性宽松期,政策节奏加快和力度明显加大,且城市不断向热点二线城市扩围;下半年开始各地因城施策频率稍缓,9月政策优化节奏有所加快,热点城市加大优化力度。四季度,各线城市政策继续优化的空间有限,政策调控频次有所放缓。

多地房贷利率降至低点

各地政策主要涉及优化限购限贷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额度、发放购房补贴、降低限售年限、降低交易税费等方面,多地房贷利率已降至历史低点。二手房交易流程亦在不断简化,如深圳、南京等地推进“带押过户”模式、北京试行存量房交易“连环单”业务,有利于打通交易链条,降低置换成本。

进入年底,一些核心二线城市仍在持续加码放松政策。自2022年12月5日起,厦门岛外限购政策调整为在厦门市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非本市户籍无住房家庭和个人可在岛外限购1套住房,岛内限购政策不变。

佛山和东莞则全面解除限购。佛山发文指出,从12月10日起,在禅城区祖庙街道、南海区桂城街道、顺德区大良街道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须自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满3年方可上市交易,上述区域暂停实施住房限购政策,也标志着佛山全面取消限购政策。东莞发布“23号文件”指出,自12月26日起,东莞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停实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自此,东莞全面放开限购政策。

需求端政策方面,自三季度以来信贷支持力度持续不断加大,“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始终是政策核心。此前9月底,央行、银保监会已发文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城市可以下调或取消首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央行也已下调首套公积金利率15个基点,均为各地优化信贷政策释放了空间。

中指研究院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已有超20城降低或取消首套商贷利率下限,且均降至4%以下,其中二线城市武汉、天津、温州等城市基本降至3.8%~3.9%水平。本次政策再次强调要因城施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有望加快落地降低房贷利率节奏,已经下调商贷利率的城市不排除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继续调整优化。

政策或进一步宽松

2022年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未得到明显改善,中央在强调房地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下,调控已向宽松转变。上半年,全国两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明确房地产调控思路,强调因城施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定调,明确从因城施策、保交楼两个方面力促行业预期修复。8月底,院常务会议罕见地接连释放房地产积极信号,体现了中央对房地产的态度,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11月份以来,多项房地产重磅政策利好陆续落地,尤其是“金融 16 条”出台后,房企融资支持节奏明显加快,政策“托底”信号明确。结合此前支持房企融资的“第二支箭”,政策整体呈现出落地快、范围广、规模大的特点。尤其是11月28日证监会发布“第三支箭”,在房地产股权融资方面进行了调整优化,此后已有超30家发起股权融资,其中既有规模房企、也有出险企业,包括民企和国央企。

中指研究院认为,2022年因城施策频次创历史新高,未来核心一二线城市政策空间有望释放今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给予各地较高的调控自由度,地方结合当地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政策节奏,力促市场预期稳定。

总体来看,“房住不炒”基本定位不变,监管部门持续优化供需两端政策,需求端支持政策不断发力,居民购房成本进一步降低,促进刚需及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供给端为房企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信贷、发债、股权“三支箭”的融资支持模式持续推进,预售资金监管相关政策继续改善。

1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其中包括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对于2023年房地产政策走势,中指研究院预计,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不变,供需两端政策均有继续优化空间,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核心一二线城市特别是核心二线城市,政策优化空间较大,如限购、“认房又认贷”等方面继续调整;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房企融资链条有望进一步畅通,企业资金面有望得到改善;“保交楼”仍然是侧重点,专项借款及配套资金加快落地,有望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共同促进购房者预期好转。

法律主观:

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契税的计税金额问题,那么,房屋买卖如何确定契税的计税基数呢?厦门二手房契税是多少呢?下面小编为您解答:根据通知,房屋买卖的契税计税金额、房地产市场计税金额、土地出让金的计缴基数为房屋买卖合同的总价款,包括装修费用及其配套设施费用。比如,交易的二手房绝大多数为装修过的,因此就存在了房屋的成交价、装修费、附属设施等价格问题,那么在交易过程中,房屋买卖契税的计缴基数应该为房屋买卖合同的总价款,包括装修费用及其配套设施费用。据相关人介绍,各类税费根据不同的情况,缴纳的标准也不一样。具体情况主要划分为三大类: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产权满五年与未满五年、首次置业与二次以上(包括二次)置业。根据当前实施的税费征收规定,产权未满五年的房产,需缴纳5.6%的营业税,1.5%的个人所得税,在此前提下若为普通住宅,且首次置业,那么契税缴交标准为:90平方米以下1%,90至144平方米1.5%,144平方米以上3%;二次以上(包括二次)购房则无论面积大小均为3%。产权满五年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契税的缴纳标准和上述一致。营业税方面,普通住宅可以免交,高档住宅则要按差额缴纳,差额即为本次交易价减去原来购买价的数额对于未满五年的房产,和144平方米以上的非普通住宅来说,税费会比满五年、144平方米以下房产高出许多。”后者面积大,本身总价较高,如果买家负责承担税费,购房成本随之增加,而实际上二手房交易税费由谁出的问题,根据其相关规定显示,买方得缴纳契税,卖方则要承担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这种情况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为:1.买卖双方到行政服务中心财政窗口签订房屋转移纳税申请书;2.买卖双方复印件;3.房产评估报告原件、复印件;4.二手房完税凭证(走房改的提供免税凭证);5.原房产证原件、复印件。